欢迎访问一起户外活动平台
客服热线: -

一起户外活动平台

身未动,心已远。践行安全、科学、环保户外,山西专业户外运动服务机构

正确处理手外伤,预防手外伤、小伤口包扎六大误区 [复制链接]

一起户外 | 2019-03-09 11:12 136 0

▍来源:李新如医院李氏骨科、现代护理报(作者: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药卫生专业委员会 杨昆)、互联网


正确处理手外伤
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提醒,发生手外伤后,要采用正确的止血方法。一般小伤口通过压迫即可止血,只要用棉球或纱布(干净的手帕或卫生纸也可)压在伤口处数分钟即可。出血量较多时可以用健手压迫指根部止血,也可用橡皮条结扎指根部,但1小时要放松一次,否则扎得过紧会使手指缺血,甚至坏死。


同时,伤口感染也不容忽视。预防感染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清洁伤口。顾玉东表示,在控制活跃性出血的条件下,应当用蒸馏水或矿泉水冲洗伤口,冲除伤口中的污物,减少微生物。


越早闭合伤口,感染的机会越少。闭合的方法,可以用各种医用消毒的胶布,大的伤口应去卫生站或医院处理。


手外伤后,普通人的伤口1周左右即可愈合。但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,伤口可能会长时间不愈合,甚至会出现溃烂。如果伤口超过7天仍有红肿刺痛等症状,就要考虑伤口是否已被病原菌感染,应尽快就医。


走出手外伤处理的六个误区


处理手外伤时,许多人常会陷入伤口处理的误区中。常见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六个:



误区一:伤口出血时,立即使用止血粉

当有家人出现了外伤伤口在流血,我们第一反应肯定是止血,多数人会想到云南白药止血粉。可是你知道吗?处理伤口时尽量不要用止血粉,否则会刺激伤口,还会盖住创面,为医生的诊断及“二次处理”造成困难,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,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。其实,止血的首要原则,是在伤口上施压,直到血不流为止。

  

误区二: 未清理伤口直接涂双氧水(过氧化氢)、紫药水及碘酒等急救药品

双氧水(过氧化氢)、紫药水及碘酒都有消毒用途,可是它们减少了促进伤口愈合的白细胞的活性,同时可能造成难看的疤痕。虽然这些消毒药品可以使伤口快速干涸,但如果涂在未经清理的伤口上,细菌反而会在痂皮的保护下生长,并入侵伤口深处,甚至导致化脓。一般情况下,先用0.9%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,然后再用碘伏消毒。人体内盐的浓度是9%,用9%的生理盐水不会对伤口有刺激,清洗后更利益伤口的愈合



误区三: 每天换药,能好得快些

每当有了外伤,我们都希望早点好,尤其是小朋友有了伤口,家长更是悉心照顾,每天换药。只要保持伤口清洁,不需要每天换药,3-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。如果天天换,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,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,加重瘢痕的形成。


误区四:不包扎,让伤口自然风干,才能更快愈合

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曾庆表示,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,如果手指破了,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,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,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。



误区五:清除薄膜

愈合中的伤口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,马上清除。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,有助于伤口愈合,除掉会适得其反

  

误区六:伤口包扎得紧一些,不容易感染

包扎时要留有一定空隙,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,使伤口愈合变慢。此外,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。


文章转载发布用于安全知识传播普及和正能量宣传,仅供学习参考,不用于商业用途,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即删除


网友评论

正在加载评论数据...
      评论请先登录,或注册
      相关推荐